逸頤藝舍博物館

作者:Verna
逸頤藝舍博物館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橫瀝鎮彩霞路129號,環境幽雅,設計獨特。我館推崇 “保存同保護、尊重同欣賞” 嘅文化理念,主要從事藝術品收藏、展覽陳列、藝術交流同合作, 為個人、機構同企業講嚇嘢喇! 個性化專業藝術顧問服務, 令客戶透過參與同藝術鑑賞同收藏提升其個人品味, 樹立其機構或企業公共形象。我館本住成為一個文化地標,努力打造成為區域文化符號。透過噉樣嘅引導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嘅同時又能反哺博物館嘅發展,更好嘅服務社會。
我館於2011年開始籌建,建築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展廳設施、燈光照明、消防報警、安全監控系統達到國際水平。館內主體建築有展覽四合院、貴賓藝舍、藏品倉庫大樓。四合院內設有主題展廳, 集中展示咗創辦我館嘅陳氏家族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所收藏嘅各類精美藏品,藏品涵蓋古今書畫、瓷器(唐、宋、元、明、清、民國) 、青銅器(商、週、春秋、戰國、秦漢) 、明清家具、犀角雕、象牙雕、田黃石等,我館藏品已經得到故宮知名專家同廣大藏家嘅認可,深嘅藏界好評。
“逸”取安閒、安樂之意,又含隱遁之情。 "頤” 取修養之意, 隱遁於高樓大廈林立嘅城市中嘅博物館, 帶住一份大自然嘅清新之感,淡然之意, 亦都係難得嘅休養生息之處。
走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嘅係幾個大鐵籠子,走近睇下,正對博物館大門嘅大籠子裡養住好多唔同種類嘅飛禽同攀禽,有八哥、畫眉等常見嘅小鳥兒,仲有錦雞、白鷳、黑鷳等瀕危保護動物;呢啲雀仔或攀枝或低飛,好唔熱鬧。鐵籠子旁邊係一裡四角亭, 對聯寫住 “靜聽鳥說甚、聞問花笑邊個”,牌匾上書 --- “鳥語花香", 對出自佛教禪語 “聽鳥說甚, 問花笑邊個”,大自然本係充滿住禪機嘅世界, 鳥語、花語、萬事萬物之語, 喺於一顆慧心嘅感悟。
臨亭而望,一個唔大嘅荷塘出現喺咗亭子背面,荷塘裡一群 "醜小鴨" 喺荷葉間穿梭, 時而立於假山之上, 細仔梳理自己嘅羽毛, 時而又竄入水中, 喺水面上留下淡淡水紋向四週散開; 平視而望,荷塘邊嘅兩塊泰山石分別就寫住 “同諧天地春" 、 "荷塘清韻”, 同荷塘度嘅景色相得益彰,美唔勝收。亭子兩邊分別養住兩隻金剛鸚鵡同幾隻孔雀,喜歡自己剝葵花籽食嘅金剛鸚鵡時唔時會蹦出幾句 “你好”,而幾隻孔雀入面最醒神嘅, 應該就係一隻白孔雀咗, 白孔雀係人工繁育下野生藍孔雀嘅變異品種, 數量稀少, 係極為珍貴嘅觀賞鳥。
正對呢啲靈性小動物嘅地方,有一條長廊, 長廊呈 “之” 字形,漫步喺長廊入面, 牆壁一側, 每隔一小段距離都掛住一蚊瓷闆畫, 就好似係一幅幅美麗嘅畫卷, 透過瓷闆畫嘅形式, 顯嘅更獨具一份風味,“之” 字折角嘅第一幅瓷闆畫, 一個穿著粉紅色絨裝嘅妙齡女子, 呀住雍容華貴嘅布包髻,手持住一枝梅花,女子身後係盛開嘅梅花,整幅畫面顯得大氣簡約, 極具立體感, 喺瓷闆嘅左上角題著兩句七言絕句:“纖纖軟玉削春蔥, 長喺香羅翠袖中。” 此句出自全唐詩,係唐朝趙鸞鸞所寫,寓意表現出女子纖纖玉手柔美嘅樣子。
順着長廊往前走,仲可以睇到幾幅組畫,呢幾幅組畫體現出當年旺嘅廣州城裏各行各業嘅啲人勞作嘅樣子,畀統稱為“廣州七十二老行當”,有“賣雞鴨"、"賣衣裳竹”、“整煙筒鬥"、"淋燭”、“賣茨菰”、"釘屐"、"賣絨線"、"塑神像"等等,再現咗當年廣州城嘅輝煌;除咗呢啲帶住濃濃歷史味道嘅瓷闆畫,仲有“八駿圖》、《九老四少圖”、“神牛圖"等等,都有住唔一樣嘅風采。
離開荷塘小亭,以四合院大門為中軸對稱嘅另一邊,首先可以睇到嘅係一塊大型嘅泰山石石壁,正面留下咗陳植榮先生大筆寫下嘅“盛世中華,德厚流光”“趁感覺良好,去感受世界”“鐵石氣概""龍騰"等字,行雲流水,蒼勁有力 。而背面則係陳植榮先生引用“廣東第一才子”嘅清代詩人宋湘喺湛江歇腳亭所題對:
今日之東明日之西, 風塵僕僕, 驛道搖搖, 忙乜? 走唔盡綠水青山,填唔完心田腑海,智兮週瑜,力兮項羽,赤壁烏江空煩惱,勸君稍坐片刻,把寸心思前想後。得安閒處且安閒,留啲精神仲自己。呢條路嚟噉條路往,光陰冉冉,歲月悠悠,戀怎嘅? 帶唔走黃金白璧,保唔住黑髮紅顏,富矣石崇貴矣韓信,淮陰金谷總成空,為我擲下幾文,沽半壺呼五喚三,遇快樂時須快樂,令啲辛苦同佢人。
呢個聯,讀嚟耐人尋味,叫人百讀唔厭。既大氣磅礴,又氣閒若定,既懷古雄奇,又寵辱唔驚, 既縱橫千裡,又安若泰山,表達出自己大氣雄邁, 但系又氣定神閒嘅人生態度,人生嘅最佳向往唔過於同心氣相通嘅故人,一同暢飲高談放縱情懷。
喺石壁嘅左邊, 係一度六角亭,迎面可以喺亭子嘅柱上睇到綠色漆料刻書嘅題聯: “何求紫氣常歸此,隻願青山水長流”,匾額上書 --- “紫氣東來” 。步入亭子,陣陣水聲入耳,圍繞住亭子竟然會係一汪碧泉,之間亭子嘅左邊有用假山作成嘅小型瀑布,唰唰嘅水聲便係因此而嚟;亭子嘅正後方連住一座拱橋,橫喺小池子嘅上方,站喺小橋上,兩旁嘅柳樹、紅花;唔禁令人想起噉句"小橋、流水、人家」,一派田園風光。
喺睇下亭下嘅水中,色彩絢麗嘅錦鯉結住群,搖曳著各色嘅尾巴,水面光線折射,彷彿係寶石般喺閃耀,細看呢啲錦鯉,體格健美、花紋多變、泳姿雄然,唔愧係風靡世界嘅觀賞魚種。我館嘅幾十落尾錦鯉均來自錦鯉嘅最大產國日本, 並輔以高標準嘅養殖設備、優質嘅飼料、科學化嘅飼養管理,使得呢啲 “水中生寶石” 成為咗我館獨具特色嘅 “會遊水嘅藝術品” 。
離開觀魚嘅 “紫氣東來” 亭, 進入博物館嘅主體建築 -- 四合院,整個建築係典型 "白牆黑瓦" 嘅徽派建築風格,大膽使用咗整塊整塊嘅石料進行裝飾, 整體建築嘅木材亦都係基本選用咗整木大料,使得整個四合院顯得大氣豪邁。四合院係上下兩層結構,共設八大主題展廳同一個主題餐廳,一、二樓分別設有迎客室同會客廳,展廳設施、燈光照明、消防報警、安全監控系統達到國際水平。
四合院嘅大門前,蒼勁有力嘅“逸頤藝舍”四個燙金大字懸掛正中,兩邊配有陳植榮先生嘅題聯:“逸興得澄心廣植藝林藏瑰寶,頤情研博物長榮梓裡聚高朋”,細細研讀,題聯當中藏頭“逸頤",聯中亦藏“植榮”,唔得唔感嘆陳植榮先生博學之多才,題聯之精妙。打開四合院大門, 並唔係豁然開朗嘅, 黑色嘅花崗岩影壁隔斷咗一目望盡嘅視野, 可以睇到嘅便係花崗岩上龍飛鳳舞嘅金色大字,正係陳植榮先生所書 -- "沁園旾 · 長沙”, 亦都借此大氣磅礴嘅詩句令人感覺到精神爽利、意氣風發。繞過影壁,整個四合院以大門為中軸,形成對稱美,但卻又內藏乾坤。
院內最大嘅展廳當屬正對大門嘅"瓷器研博”展廳,該展廳有400平方米,由中堂、A區、B區三部分組成,中堂擺住十餘件大件陶瓷精品,亦都係完全符合四合院對稱嘅風格,最惹人矚目嘅就係掛喺中堂正牆嘅“福、祿、壽、水”四仙圖,畫面精緻細膩,人物栩栩如生,實屬難得嘅精品。 中堂左右分設兩個圓形拱門,擡眼所見就係一本“書”--完全按照我館館長陳煥倫先生同北京故宮愽物院知名研究員李輝柄先生合著嘅《元明瓷器研究》一書製成嘅。
中堂左邊嘅A區集中展示咗《元明瓷器研究》當中嘅一百餘件各類藏品,極具觀賞價值。中堂右邊嘅 B 區集中展示咗我館數萬件藏品中所挑選出嚟嘅精品陶瓷, 從漢唐時期嘅鎮墓獸, 到民國時期嘅淺絳彩瓷器,各朝各代, 應有盡有,玲琅滿目嘅陶瓷亦都係令人目唔暇接、流連忘返。
出咗陶瓷館,右邊便係"石賞幽清”嘅奇石館,奇石館有160平方米大,一進門便可以感受到一種沉澱厚實嘅氣息,奇石館內大大小小嘅石頭,各種種類嘅石頭石雕,精美嘅玉器飾品等等,都展示着石頭畀我哋帶嚟嘅無窮嘅樂趣同深厚嘅知識。 其中最精美嘅,要數“石雕十八羅漢”咗,十八個單獨嘅石雕立像,展示咗傳説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嘅阿羅漢,每一個羅漢都雕刻嘅精美絕倫,臉上嘅神情同手上嘅動作,令人好清晰嘅辨識唔同嘅羅漢。
奇石館嘅正上方便係"翰墨寄情"書畫館,書畫館有128平方米,可一次過展出字畫五十幅。 書畫館嘅正中,係一個大型嘅展示櫥櫃,設置咗專業嘅滑勾工具,並喺側邊設有除濕風扇,保證字畫嘅展示唔會對展品造成損壞,令每一幅懸掛上面嘅字畫都能得到最完美嘅闡釋。
同奇石館隔空相望嘅展廳, 就係 "木秀經年” 展廳, 該廳佔地 150 平方米, 裏面擺曬住陳氏家族近半個世紀嘅木製傢俬嘅收藏,民國嘅靠椅,清代嘅羅漢牀, 甚至於機械表、留聲機、半導體收音機、望遠鏡等等對於當時嚟講都係 “洋單嘢” 嘅各種精美木製機械, 亦都從側面反映咗我館收藏之豐富。喺展廳中,最吸引人眼球嘅,要數一張酸枝五圍屏竹節紋儸漢床同四條屏老紫檀木屏風,呢張酸枝儸漢床係老紅木製作而成,年代為晚清。
儸漢床係早期牀具進化嘅產物:早期嘅床四邊都冇遮攔, 後來為咗舒適同美觀, 喺床嘅三面加上咗圍子闆, 謂之 “羅漢牀” 。應該羅漢牀採用五屏圍欄儹接, 圍屏同牙闆鑲嵌大理石,以大理石嘅天然紋理表現變化無窮嘅嘅山水、奇景。另外應該羅漢牀最為顯著嘅特點則係通體採用仿竹節雕飾: 竹子具有虛心、有節、清拔淩雲、唔畏風霜等特點, 好自然地同中國傳統文化同倫理道德意識相契合, 喺中國封建文人士。醫生嘅精神體系中畀賦予 “本固” 、 “性直” 、 “心空" 、 "節貞” 等高尚情操。
而老紫檀木屏風乘有人物圖案同雕有龍紋,雕工圓潤、爽利,人物栩栩如生、龍紋活靈活現;具有典型嘅乾隆盛世宮廷風格。 而且該老紫檀木屏風由長達3.2米嘅紫檀木料製成,自古紫檀無大料,可見一條長達3.2米嘅筆直紫檀木係何等罕有,由如此罕有嘅老紫檀大料做成嘅大型屏風更顯得彌足珍貴。
出咗"木秀經年”展廳,喺二樓仲有兩個特殊嘅展廳,分別設喺正對四合院大門嘅二樓嘅兩端,分別係"大氣青銅”同“牛氣沖天”。 “大氣青銅”展廳有110平方米,展示咗唔同時期嘅銅製品,從秦漢時期嘅青銅器,到清末民國嘅掐絲琺琅銅器,仲有各個朝代嘅通寶銅錢、銅佛像等等。 “牛氣沖天”展廳同樣有110平方米,係一個以牛為題材嘅展廳,廣東省東莞市橫瀝鎮由明末清初開始就有咗牛墟,同三水西南、鶴山沙坪並稱廣東“三大牛墟”,有近400年嘅歷史,係見證橫瀝商貿繁榮歷史嘅“生化石”。
2007 年, 橫瀝牛墟畀評為東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植榮先生懷著對牛嘅喜愛, 特登佈置咗 “牛氣沖天” 展廳, 裏面除咗牛銅器、牛字畫、牛瓷闆畫、牛瓷缾、牛木雕等等, 仲有舊時牛下地裡做嘢用嘅犁, 亦都表達咗對牛性格溫順, 吃苦耐勞嘅讚揚。
下至一樓, "木秀經年” 展廳下方,有一個 128 平方米嘅餐廳, 畀稱為 “逸頤膳食”, 該膳食餐廳裝修使用咗極具廣州特色嘅滿洲窗, 廣州式嘅滿洲窗最初出現於清末年代, 當時由於廣州開放自由通商,彩色玻璃亦都就流傳進入咗廣州。黃色、紅色、白色、藍色、綠色嘅玻璃大受官員、富商嘅喜愛, 於係便將其裝飾於自家窗之上, 為求達到美觀同採光。辛亥革命之後, 彩色玻璃大量傳入廣州,普羅大眾亦都開始喺自家裝潢窗。
廣州滿洲窗係中西文化結合嘅成果,喺傳統嘅滿洲窗格同西方彩色玻璃嘅融合,成為具有廣州特色嘅廣州滿洲窗,我館使用經典嘅廣州滿洲窗嵌喺兩邊嘅牆上,燈光大亮,光線穿透窗子,令整個逸頤膳食似係存喺於夢境之中。餐廳有水一大兩小三圍圓台嘅, 最多可供三十人一起進餐,餐廳仲配有兩台七十寸超大液晶電視、餐食準備室,能令客人享受到比擬星級酒店嘅餐飲服務。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橫瀝鎮彩霞路129號
*攻略內容來自線上,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